豬水腫病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豬水腫病又叫豬大腸桿菌病毒血癥,俗稱小豬搖擺病。是剛斷母乳的仔豬常見多發病,斷乳后1-2周齡多發,發病率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水腫病無明顯季節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發病較多,但是在氣候驟變和陰雨季節特別易發病。
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原是一種具有特異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癥。當出現以下條件存在時,便可促使水腫病的發生:如斷母乳的仔豬突然改變飼料和飼喂方法;斷奶方法不當;飼料的蛋白質比例水平過于偏高,并且過于單純,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飼喂貪吃過飽等。若硒和VE不足會誘導本病發生;豬舍衛生條件差,仔豬缺乏運動,會直接導致使豬體質衰弱,脾氣虧虛,三焦失調,則水濕外泄受阻,使水濕泛溢于肌膚成水腫、經絡麻痹而發病。
防治:藥物治療豬水腫病早期效果較好,后期一般無效。因水腫病的發生與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息息相關,預防水腫病必須對哺乳仔豬適時補料,以提高豬的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斷乳和更換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飼料中的蛋白質不能過高,斷乳后的仔豬切忌飼喂過飽。在缺硒地區,應注意添加硒和維生素E。豬舍保持清潔干燥,定期沖洗消毒,這樣才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